嗯,国产可换镜头无反,就这样。

15549930.jpg

优点

·Raw文件有不错的动态范围

·M43卡口意味着大量的现成镜头群

·APP调用蓝牙和Wi-Fi,利于社交分享

·1080/60p、4k/30p视频素材还算不错

·内置大师随行便于初学者学习人像拍摄

·适用于无对焦环定焦套头的创新的“手动”对焦


缺点

·平庸的整体AF性能

·没有可靠的适用于静物拍摄的连续AF(实现类似尼康3D追踪的功能)

·平庸的直出Jpeg

·拍摄视频时能干预的参数、辅助视频拍摄的功能有限

·不可用的视频AF

·相当原始的视频(数码)防抖,4K拍摄时无防抖

·并不提供Raw+Jpeg选项

·没有机内Raw文件处理

·两支配套镜头均没有防抖功能

·简陋的自动ISO

·使用非恒定光圈变焦镜头拍摄视频的时候,改变焦距,画面会出现闪烁

·无内置&附赠的简易外置闪光灯


总体结论

小蚁作为M43军团的一名新成员,有做的不错的地方,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动对焦,小蚁在这方面表现不佳,在面对低光照环境和低反差主体的时候尤为明显,这让小蚁很难完成某些条件下的拍摄。M1的Raw文件后期空间相当大,但是大部分的目标群体都应该是以直出为主(外加全自动模式)。很不幸,M1的直出Jpeg也不太理想,细节的保留确实还可以,但在色彩和反差上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15549933.jpg

从手机换到M1的用户会发现它的操作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,但是实际的交互体验并不好(反应速度、交互逻辑等等)。如果想要一台画质不错、轻巧、价格合理的M43相机,M1在这个价格段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。但也有别的选择,1600万像素的奥林巴斯的E-PL8 14-42mm F3.5-5.6套机售价649.99刀,还有机内三轴防抖、外置闪光灯、多角度LCD和81点自动对焦系统(不过缺少4K视频拍摄功能)。


机身、操作、性能

15549932.jpg

除开模式转盘、一个拨轮(调整快门/光圈)和机身背面的两个按键,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通过触摸屏实现的。M1上面有热靴,但是在其官网上只字未提闪光灯这件事,现在的双镜头套装里面也没有附赠,这可能会给某些用户带来不好的印象。

触摸屏总的来说还可以,但就不要奢望它的反应能和iPhone媲美了,某些时候可能会让人有些困扰。M1握感还可以,机身上的拨轮、转盘也容易触及。但是缺少快捷调整ISO和AF模式的方式还是给人带来一些不便(每次都需要进到菜单),触摸操作带来的些许滞后感更是有些雪上加霜。


画质

作为一台M43相机,M1的画质还是很不错的。DNG文件的后期空间相当大,在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相当经得起折腾。Raw文件的噪点控制能力也不错,但是落后于别的M43/APS-C竞品。

15549931.jpg

Jpeg就不太理想了,尤其是在饱和度、反差保留、高感光度控噪上。高ISO的时候降噪力度有些过小了,并没有在噪点抑制和细节保留上做出一个很好的平衡。面对暗部和中间调的时候,M1有些过曝的倾向。

M1没有机内Raw处理,这会让已经习惯于在手机上处理照片的用户有些纠结(毕竟拍了就能修)。M1提供一些机内直出选项,我们经过实拍,认为“日落”的综合表现最好。


自动对焦

M1有81个反差对焦点,并且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“点按对焦”。触摸屏的存在让对焦点的选择变得容易。M1在AF-C和AF-S下均可以实现人脸识别,但是并没有物体追踪这样的功能。

AF性能落后于业界平均水平,总是倾向于将焦点放在远处的物体,而非近处你想拍摄的物体。在现在这个年代,AF-S理应“指哪儿打哪儿”,而不是像M1这样。对焦速度相当慢,而且一旦被摄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移动就会遇到困难。更糟的是,AF-C下对焦慢的离谱,在我们的自行车测试中,M1的合焦成功率是0,在视频拍摄的时候自动对焦也是一塌糊涂,和当今市面上大多数的无反大相径庭。

暗光对焦表现同样差劲,基本是多次尝试依旧对焦失败(某些时候干脆直接就放弃治疗)。M1可能会告诉你成功合焦,但十有八九是对焦失败的。


视频

M1在视频拍摄上的亮点就是能拍4K视频(有些许画面裁切),初次以外还有2k/30p、1080/60p、720/60p。使用套头拍摄的视频素材不错(视频素材的质量会受机身上面的镜头影响,视频拍摄时光圈是全开的),全高清视频的质量可以和竞品媲美。M1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传感器防抖(4k没有,全高清有数码防抖,但是效果很差),两支套头也没有光学防抖。录制视频时不能调整参数(全自动,仅能选择视频录制格式),也没有辅助视频拍摄的周边功能(比如斑马纹、Log等)。

视频自动对焦很差劲,仅提供自动AF-C选项,并不能识别拍摄主体。搭配非恒定光圈拍摄时,可能会因为变焦操作让视频出现闪烁(包括套头)。


结语

15549934.jpg

小蚁第一次踏入无反的世界,作为第一个(可换镜头)产品,还是有可取的地方。说实话,我很高兴看到有新的厂商加入。M1身上的优点有很多,包括画质出色的索尼传感器;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比较友好的触控为主的人机交互设计(当然,整个触控操作并不像手机那样干净利落)。

自动对焦是M1身上槽点最多的地方,Jpge也不是太理想。4K/30p内录的参数在这个价格段是相当少见的,但是综合表现也不是很好(全开光圈、裁切严重、较低的锐度、只能全自动)。

在对自动对焦要求不高的用户眼中,M1的价格和庞大的可用镜头群是相当有吸引力的(此外还有出色的传感器和视频拍摄能力)。我们强烈建议潜在用户们考虑一下同价位别家的产品,后者综合表现要好得多。


总评:M1的画质不错,但是直出JPEG不怎么样、对焦也比较落后(静物也可能会失败,AF-C不可用,暗光不可用)。M1能够拍摄不错的视频素材,但是缺少防抖手段和不断拉风箱的自动对焦也可能让视频观感不佳。


适合群体:在手机上尝到甜头想进一步钻研摄影(并不知道自动对焦是何物)的初学者、追求画质和低售价的用户。


不适合群体:有一定经验,希望相机能直观调整参数、对焦靠谱,偶尔拍摄运动物体(比如小孩)的用户。

来自:相机入魔